李国富
点击:0次

李国富同志简介
李国富,男,汉族,1962.10,河南武陟县人。研究生学历,工学博士、教授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、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。扬州大学、江苏科技大学兼职教授,研究生导师。
1985.7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,获学士学位;2000.7-2002.9,焦作工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;2010.11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,获博士研究生学历、工学博士学位。历任焦作煤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、总工程师,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。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、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培养对象,现任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。
研究方向:
采矿工程、安全技术工程、地下空间工程等方向。
科研项目:
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,基于关键块运动原理采场矿压研究;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一项,膨胀岩注浆强化技术研究;主持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一项,大型建设工程正反监控安全管理体系;主持河南省科技项目8项,其中,3项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项目获奖:
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,省部级二等及三等奖7项,市厅级及特大型企业奖15项。
1、平灾条件下地下空间新型抗灾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,获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,第一主持人。
2、基于平战结合的地下高效停车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(科技部、国家奖励办注册),获2009年国家金桥奖一等奖,第一主持人。
3、基于平战结合的地下高效静态交通成套技术开发应用(科技部、国家奖励办注册),获2007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第一主持人。
4、地下空间开挖响应与动态支护耦合体系关键技术研究(科技部、国家奖励办注册),获2010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,第一主持人。
5、无车道、自升降、节约型、暗挖成型地下停车场技术研究,获2011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。
6、焦作矿区复杂应力软岩巷道工程实践与支护理论,获2003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三等奖
7、膨胀软岩巷道网壳锚喷支护新技术应用研究,获2005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。
8、焦作矿区复杂应力软岩巷道工程实践与支护理论,获2003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。
9、构建“五位一体”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土建类大学生创新与就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,获2009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10、高应力复合顶板突出煤层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,获2002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专利技术:
1、深井密集吊挂停车系统 200810123426.0
2、具有吸能防水与抗压功能的人防洞室ZL 200810123247.7
3、无车道自升降地下停车场 ZL 2005 1 0094502.6
4、地下工程用刚柔性防水密闭材料及应用 200810054417.0
5、一种能抗侧压底臌的巷道削力支架 ZL 2006 2 0069645.1
6、一种聚能爆破管 ZL 02 2 90320.8
7、一种可伸长可回收全锚固锚杆 ZL 02 2 90317.8
8、一种注浆锚杆 ZL 01 2 77214.3
9、竹锚杆 ZL 93 2 30977.1
10、一种打底板钻孔的快速钻杆钻头 ZL 2007 2 0036329.9
11、岩层深孔位移监控装置及快速安装 ZL 2009 1 0029706.4
论文论著:
在《工程力学》、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》、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》、《岩土力学》、《家属矿山》、《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》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,著作两部, Ei、ISTP收录10篇。
1、膨胀岩力学性质试验与巷道支护参数的预测研究,工程力学,2010,27(2):96-101. (EI收录)
2、膨胀岩变形机理与注浆强化技术.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,2007,24(4):444-448. (EI收录)
3、极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,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收录),2002, 21 (A02):2534-2538(EI
4、煤层底板突水水量预测及注浆改造技术,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09.28(2)(EI收录).
5、基坑土钉支护设计的简单算法研究,岩土力学,2008.29(11) (EI收录)
6 、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New Type Grouting Material and Control Technology(EI收录)
7 、LI Guo-fu,Li Zhu. Control of First and Permanent Waterproof in Roadway Excavation,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orous Flow and Applications. (ISTP收录)
8 、LI Guo-fu,Li Zhu.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oli Nail,2009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.II. (ISTP收录)
9、 Li Guofu,Dai Xueling,JIANG hui,YIN Huiguang,XU Yongming,Research on Safety of Pre-grouting Applied to Prevent water Inrush in mine roadway, 1804~1807(ISTP收录)
10、泥质类膨胀软岩巷道注浆强化防水控制研究,太原理工大学学报,2009,40(2) :148-151
11、掘进巷道初次与长期防水理论与技术研究,金属矿山,2009,(3):77-79
12、软岩巷道耦合增强技术研究,矿业安全与环保,2007, 34 (6):39-41
13、深井巷道隔热降温技术的研究应用,金属矿山,2010
14、土钉支护的数值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.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.2007,3(3):583-586.
15、膨胀型软岩变形机理与特种控制技术, 金属矿山,2006,(9):18-21,24.
16、剪胀底臌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,金属矿山,2007,(6):16-18,74.
17、巷道围岩预注浆防突水技术研究.矿冶工程,2007,27(1):17-20.
18、井巷预注浆围岩强化防突水技术研究.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5,(1):109-111,114.
19、软岩巷道耦合增强技术研究,矿业安全与环保,2007,34(6):39-41.
20、锚杆支护围岩强化作用机理研究,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5, 22 (2): 79-80,82.
21、软岩巷道化学锚注技术研究,中国煤炭[J],2004,30(8),35-37.
22、BY3B320-17/35液压支架初撑力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,煤矿机械,2007, 28 (2),60-62.
23、高应力复合型软岩巷道控制技术,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2, 19 (1): 55-56,66.
24、特软易片帮突出煤层锚注技术研究,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2, 19 (2): 39-40,43.
25、高应力复合顶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.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2, 19 (3): 35-36.
26、极软突出煤层锚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,矿业安全与环保,2002,29(3):13-14.
27、沿空留巷锚杆支护技术,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2, 19 (4): 17-18.
28、软煤层开拓巷道二次支护技术的研究, 矿业安全与环保,2003, 30 (3):33-35.
29、锚注改性增强技术研究与应用,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3, 20 (3): 22-23,26.
30、综采面托伪顶开采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,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3, 20 (3): 60-61.
31、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,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3, 20 (2): 20-52.
科技支撑社会服务:
1、为安全生产企业及高危行业提供“产学研用”科技支撑
包括:安全生产“可行性分析”、“新技术研究”、“工程类比推广”、“工业性研究”、“研究成果凝练”、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“、专利技术申报”、“新技术推广应用”等。
2、矿业工程领域科技支撑
矿山压力研究。岩巷、煤巷、软岩与极软岩巷道(隧道与基础工程)成套控制技术。
矿山生命线工程研究。矿山避险系统控制;抵抗矿震、冲击地压、三次应用作用的井巷硐室生命线工程有效控制。研究提出的三次动应用削力支架、吸能防水材料等取得三项发明专利,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,具有推广应用价值。
矿井热害。未来矿井热害防治技术将决定着矿井的极限开采深度。以无机、高效、低成本降温技术和材料为基础,控制地热向矿井的低排放,实现低功耗降温的目的。研究成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,具有推广应用价值。
矿山职业健康危害控制。在矿山有毒有害气体、粉尘、噪声、井下高温、潮湿、放射性等的监测、预测、预警和和职业危害的治理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,具有推广应用价值。
3、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科技支撑
岩土与地下工程项目涵盖岩土、交通、人防、城建、冶金、电力等行业与交叉学科,研究成果包括地下结构的稳定性控制研究。该领域产生4项专利,并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项,项目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。
咨询电话:85477161